在医学论文中,在内文、表格与图形中,必然会有数字的呈现,那么这些数字的小数点应该取到第几位是最合适的呢?

若以呈现最精确的数据信息为主要目的,那么小数点理应是取越多位越精确。然而,当不必要的小数点取太多位时,会让读者注意力受到影响,不易理解到数字的大小;反之,小数点取的位数不够,则可能会失去精确性,甚至被怀疑是否作者是故意隐匿信息。

不同领域之间、同一个领域中的不同机构甚至是同一个科别的不同杂志都可能有论文写作格式的规定,其中也包括了关于统计数据报告的规范。

在教育、心理及护理领域,大多数杂志是遵循美国心理学会( APA )的写作规范。APA 格式对于统计数字的规范颇为单纯,若是统计量,例如 Mean 、SD 、 Effect size 或 t / F 值,报告到小数点第二位;若是 P 值,则是报告到小数点第三位,若数字呈现「 .000 」则以「 <.001 」呈现。

医学领域中则以美国医学会( AMA )写作格式较为常见,然而 AMA 格式对于统计数字的报告并没有很严格的规范,原则上是以「足以反映出原始测量的精确度」为目标即可。譬如该研究是以新生儿体重作为主要结果变量,那么此时若将体重以公斤呈现且只取到整数,就会失去精确性,可以考虑以公克呈现且取整数( 3,423 g ),或是以公斤呈现但取小数点到第二位( 3.42 kg )。

关于统计数据的小数点应取到第几位, Cole 教授于 2015 年发表了一篇教学文章1,给予了非常实用的建议。 如下图所示,平均数(或中位数)以列到小数点第 1-2 位为主,若像是白血球数量则可以取整数或是除以 1000 后取到小数点第二位。平均数差异( Mean difference )亦是如此。

百分比若小于 0.1% ,可以列到第 2-3 位数; 0.1 到 10 之间可以列小数点一位; 11 到 99 则取整数位;很接近 100 时则可以列到第 2-3 位数; 100 的话就取整数。相关系数的报告方式则跟百分比很类似。

风险测量以及其信赖区间,例如 OR 、 HR 或 RR 等,一般情形是取到小数点第二位。由于 OR 、 HR 或 RR 都是指数化的数字,其范围会介于「极接近 0 与无限大之间」,倘若遇到较大的比率值,例如超过 10 时,可以考虑取到第一位,譬如 10.22 → 10.2 ;再更大时,譬如超过 50 时,可以取整数;反之,若比率值很小,则可以列到第 3-4 位。

如果是统计量,例如t / F 值等,则以小数点一位为主。若统计量数字极小,例如卡方值等于 0.02 ,那么则可取到第二位。不过一般而言,医学杂志很少会报告这一类的统计量。

最后则是显著性 P 值, 0.1 至 0.9 之间可列小数点一位即可,超过 0.9 则一律列 >0.9 ; 0.051 至 0.099 之间则列到第二位; 0.001 到 0.050 之间则必须列到第三位,才有办法判断是否大于或小于 0.05 ;若小于 0.001 则一律列 <0.001 。